河豚哪里有毒?4步告诉你答案_清晰图解
河豚哪里有毒?
河豚是鲀科鱼类的统称,学名河鲀,别称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等,因肉味鲜美而素有“菜肴之冠”的美誉,但河豚部分器官或组织有毒,误食后轻者使人中毒,严重者可致人死亡,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鱼种论述、有毒部位、中毒机理、中毒处理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河豚哪里有毒”。
一、鱼种论述

河豚学名河鲀,别称气泡鱼、吹肚鱼、气鼓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鱼类的统称,鲀科有16属约118种,我国有11属39种,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横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刺鲀、绿河鲀、黑斑叉鼻鲀等。
>>“鱼种论述”专题
二、有毒部位

河豚的卵巢、脾脏、肝脏、肾脏、胃肠、血液、眼睛等器官或组织都有毒,毒性由强到弱依次是卵巢、脾脏、肝脏、血筋、血液、眼睛、鳃耙、皮肤,具体毒性因季节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例如2~5月河豚卵巢、肝脏的毒性最强,6~7月产卵后卵巢毒性减弱,皮肤、精巢、肌肉微毒或无毒。
>>“有毒部位”专题
三、中毒机理
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只需0.5毫克便可致人死亡,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的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并致人死亡。
>>“中毒处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