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多刺是什么意思?钓鱼新手必须要知道的鲥鱼多刺
鲥鱼多刺是什么意思?
鲥鱼是名贵经济鱼类,学名鲥,别称时鱼、三来鱼、三黎鱼等,平时栖息在海洋中,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幼鱼在江湖内生长,长到15厘米时入海生长,肉质肥嫩、鲜美而备受青睐,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鱼种定义、意思论述、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鲥鱼多刺是什么意思”。
一、鱼种定义

鲥鱼是“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之一,学名鲥,别称时鱼、三来鱼、三黎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鲥属洄游鱼类,平时栖息在海洋中,春末夏初溯河生殖洄游,现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Ⅰ级。
>>“鱼种定义”专题
二、意思论述

“鲥鱼多刺”起源于张爱玲的“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但这也是张爱玲引用彭渊材“五恨”得前两恨,彭渊材在《冷斋夜话》里面有记载:“彭渊材……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桔大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够作诗”。
>>“意思论述”专题
三、分布范围
鲥鱼是近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我国福建、江西、海南、浙江、广东、江苏、广西、香港、澳门、台湾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海洋中以东海、南海最常见,淡水中则以长江、钱塘江最多,另外韩国、朝鲜、泰国等地也可能有分布。
>>“分布范围”专题
四、生活习性
2、食性:鲥鱼是杂食性鱼类,其中降海前的幼鱼主要以淡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而降海后的幼鱼和成鱼则主要以桡足类、硅藻等为食,摄食强度随着向河口移动而逐渐减弱。
3、繁殖:鲥鱼产卵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绝对怀卵量100万粒以上,卵多产于江底多砂质的卵石上,卵为浮性卵,具油球,水温26.5~27.0℃时受精卵17个小时孵出仔鱼。
>>“生活习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