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和红尾鱼的区别_4个步骤为你正确解读_清晰图解
黄尾鱼和红尾鱼的区别
黄尾鱼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学名黄尾鲴,别称黄尾、板黄鱼、黄姑子等,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鱼种论述、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黄尾鱼和红尾鱼的区别”。
一、鱼种论述

1、黄尾鱼:黄尾鱼一般是指黄尾鲴,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别称黄尾、板黄鱼、黄姑子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鲴属中小型淡水鱼类。
2、红尾鱼:红尾鱼一般是指拟赤梢鱼,因尾鳍呈红色而得名,别称红尾巴梢、蒙古红鲌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拟赤梢鱼属淡水鱼类。
>>“鱼种论述”专题
二、形态特征

1、黄尾鱼:黄尾鱼体细长、侧扁,头小,吻钝,口下位,较大,鳞中大,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胸鳍末端尖,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叉形,背部灰黑色,腹部及体下半部银白,尾鳍黄色。
2、红尾鱼:红尾鱼体细长、侧扁,背部隆起,头细长、尖,口小,鳞细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略偏后,各鳍均小,尾鳍分叉浅,背部灰绿色,体侧银白色,腹部白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鲜红色,胸鳍灰黄色。
>>“形态特征”专题
三、分布范围
1、黄尾鱼:黄尾鱼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种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海南岛、台湾岛等地各水系中也有分布。
2、红尾鱼:红尾鱼是黑龙江流域著名的经济鱼种,主产于黑龙江的干流、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但总产量并不高,就黑龙江省而言主产于镜泊湖(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湖泊)。
>>“分布范围”专题
四、生活习性
2、红尾鱼:红尾鱼是中上层鱼类,最适水温22~26℃,虽不属于冷水鱼类,但喜栖息在水温较低的流水中,肉食性,主要以浮游动物、小型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生活习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