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三)
病害防治之<二十一>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症状】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砂石等处游动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将病鱼从水族箱中捞出并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捞出的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约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是真菌性疾病,病原体已发现的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
【症状】病鱼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捕捞、运输、放养时要避免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3、竖鳞病
【病因】竖鳞病是金鱼、锦鲤及接吻鱼、银龙鱼等热带鱼的常见病,俗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等,诱发病原主要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症状】病鱼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游动缓慢、前部鳞片竖立呈松球状,严重时病鱼全身鳞片竖立、皮肤充血、呼吸困难、腹部向上,若不及时治疗2~3天即死亡。
【防治】①红霉素2~2.5毫克/千克浸洗鱼体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②利凡诺20毫克/千克浸洗10~30分钟。③利凡诺0.8~1.5毫克/千克遍洒鱼缸有特效。
原文出自《接吻鱼怎么养才不容易死?》
病害防治之<二十二>

1、烂鳍病(烂尾病)
【病因】烂鳍病(烂尾病)的病原是细菌,例如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鳗弧菌等。
【症状】病鱼尾鳍出现残缺,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衍生到尾鳍根处,引发更为严重的病症。
【防治】①可用0.0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钟。②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泼洒。
2、掉眼症
【病因】龙鱼掉眼症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其中先天因素是不可治愈的,后天因素则是龙鱼经常下视导致的。
【症状】龙鱼掉眼症不是病,而是龙鱼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通俗点说就是龙鱼的眼睛不能直线看物,只能向下看。
【防治】龙鱼先天掉眼症是无法治愈的,而后天掉眼症则可通过食物诱导、灯光诱导等方法来促使龙鱼尽量向上看。
3、锚头虱病
【病因】锚头虱病的病原是锚头虱,锚头虱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雌虫常寄生在鱼体皮下、鳍、口腔等处,雄虫一般不寄生。
【症状】锚头虱病是龙鱼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主要表现出急躁不安、不摄食等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龙鱼死亡。
【防治】①锚头虱数量不多可直接用镊子拔除。②用0.3~0.5ppm敌百虫溶液药浴。③用5~8ppm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体表。
原文出自《龙鱼怎么养最好?》
病害防治之<二十三>
1、掉眼症
【病因】银龙鱼掉眼症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种,其中先天因素是不可治愈的,后天因素则是银龙鱼经常下视导致的。
【症状】银龙鱼掉眼症不是病,而是银龙鱼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通俗说就是银龙鱼的眼睛不能直线看物,只能向下看。
【防治】银龙鱼先天掉眼症是无法治愈的,而后天掉眼症则可通过食物诱导、灯光诱导等方法来促使银龙鱼尽量向上看。
2、烂鳍病(烂尾病)
【病因】烂鳍病(烂尾病)的病原是细菌,例如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鳗弧菌等。
【症状】病鱼尾鳍出现残缺,若不及时处理可能衍生到尾鳍根处,引发更为严重的病症。
【防治】①可用0.01%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钟。②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泼洒。
3、锚头虱病
【病因】锚头虱病的病原是锚头虱,锚头虱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雌虫常寄生在鱼体皮下、鳍、口腔等处,雄虫一般不寄生。
【症状】锚头虱病是银龙鱼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主要表现出急躁不安、不摄食等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①锚头虱数量不多可直接用镊子拔除。②用0.3~0.5ppm敌百虫溶液药浴。③用5~8ppm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体表。
原文出自《银龙鱼怎么养最好?》
病害防治之<二十四>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症状】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砂石等处游动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将病鱼从水族箱中捞出并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同时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约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亦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3、竖鳞病
【病因】竖鳞病是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尤其是鱼体表受伤、遭受新水及不良水质的刺激等引起鱼抵抗力下降或体表黏膜受损时最易诱发此病。
【症状】病鱼食欲不振,无力游泳,鱼体膨胀、浮肿,鳞片张开像松塔,伴有鳍基部和皮肤充血,严重时体表出血、眼球外凸、鳞片脱落,病鱼沉在水底、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病鱼放入医疗水族箱中,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溶液的温度和原养殖水保持一致)浸泡30分钟,1天1次,直至病情好转,原水族箱可用0.2%的食盐溶液消毒。
原文出自《罗汉鱼怎么养起头快?》
病害防治之<二十五>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症状】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砂石等处游动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将病鱼从水族箱中捞出并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同时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约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亦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3、竖鳞病
【病因】竖鳞病是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尤其是鱼体表受伤、遭受新水及不良水质的刺激等引起鱼抵抗力下降或体表黏膜受损时最易诱发此病。
【症状】病鱼食欲不振,无力游泳,鱼体膨胀、浮肿,鳞片张开像松塔,伴有鳍基部和皮肤充血,严重时体表出血、眼球外凸、鳞片脱落,病鱼沉在水底、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病鱼放入医疗水族箱中,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溶液的温度和原养殖水保持一致)浸泡30分钟,1天1次,直至病情好转,原水族箱可用0.2%的食盐溶液消毒。
4、锚头虱病
【病因】锚头虱病的病原是锚头虱,锚头虱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雌虫常寄生在鱼体皮下、鳍、口腔等处,雄虫一般不寄生。
【症状】锚头虱病是锦鲤鱼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主要表现出急躁不安、不摄食等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①锚头虱数量不多可直接用镊子拔除。②用0.3~0.5ppm敌百虫溶液药浴。③用5~8ppm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体表。
原文出自《锦鲤鱼怎么养长得快?》
病害防治之<二十六>
1、竖鳞病
【病因】竖鳞病是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尤其是鱼体表受伤、遭受新水及不良水质的刺激等引起鱼抵抗力下降或体表黏膜受损时最易诱发此病。
【症状】病鱼食欲不振,无力游泳,鱼体膨胀、浮肿,鳞片张开像松塔,伴有鳍基部和皮肤充血,严重时体表出血、眼球外凸、鳞片脱落,病鱼沉在水底、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病鱼放入医疗水族箱中,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溶液的温度和原养殖水保持一致)浸泡30分钟,1天1次,直至病情好转,原水族箱可用0.2%的食盐溶液消毒。
2、锚头虱病
【病因】锚头虱病的病原是锚头虱,锚头虱是鱼类常见的寄生虫,雌虫常寄生在鱼体皮下、鳍、口腔等处,雄虫一般不寄生。
【症状】锚头虱病是热带鱼常见的寄生虫病,病鱼主要表现出急躁不安、不摄食等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①锚头虱数量不多可直接用镊子拔除。②用0.3~0.5ppm敌百虫溶液药浴。③用5~8ppm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病鱼体表。
3、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症状】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砂石等处游动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将病鱼从水族箱中捞出并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同时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约20~30分钟。
4、蒙眼病
【病因】蒙眼病的直接原因是病菌或寄生虫侵袭,常见的有结核菌、弧菌、复口吸虫等,最根本的原因是水质太差造成病菌和寄生虫滋生,并引起鱼的健康状况下降。
【症状】蒙眼病是热带鱼常见疾病,病鱼初期眼膜出现白雾现象(多是单眼),中期眼球浑浊,后期眼睛肿胀并长出白色絮状锥形物,此时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引起死亡。
【防治】①初期应立刻换水1/3并加入5‰浓度的粗盐,若无恶化只需加强换水便可自愈。②中、后期需要施用金霉素、青霉素或鱼类专用药,用法和用量参照说明书。
原文出自《热带鱼怎么养长的快?》
病害防治之<二十七>
1、水霉病
【症状】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只能见灰白色斑点,后期菌丝如棉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治疗】病鲵可用10%高锰酸钾或10%孔雀石绿溶液涂抹患处,放到阴凉处1~2小时后再放入水中,过两天若还有水霉可再涂1次,也可将病鲵用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8小时以上。
2、烂尾病
【症状】初期尾部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块,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后期尾部肌肉组织坏死,骨骼外露,有暗红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渗出,病鲵停止进食,伏底不动,不久死亡。
【治疗】发现病鲵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浓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锰酸钾),然后再用氯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敷在患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7天。
3、红斑病
【症状】初期四肢、腹部出现出血性红色斑块,后期逐渐溃烂,病鲵离群独居,活动能力降低,严重时全身分泌粘液,不久死亡。
【治疗】病鲵单独饲养,每天用抗生素浸泡,若已出现溃烂在浸泡的同时腹腔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或硫酸庆大霉素,1~2周可治愈。
原文出自《娃娃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二十八>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
【症状】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常在水草、砂石等处游动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将病鱼从水族箱中捞出并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将水族箱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病原体,同时病鱼要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约20~30分钟。
2、头洞病
【病因】头洞病亦称穿孔病,主要有寄生虫性头洞病和外伤性头洞病两种,其中寄生虫性头洞病的病原是细菌、霉菌等,外伤性头洞病的病原是头槽绦虫、毛细线虫、六鞭毛虫等。
【症状】外伤性头洞病早期病鱼食欲正常,仅头部特别是眼部出现针孔状小洞,后期合并其它感染而死;寄生虫性头洞病早期病鱼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后期头部出现小洞。
【防治】①更换大型水族箱以避免鱼只打斗。②3ppm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③20ppm呋喃唑酮加1.4%食盐溶液浸洗20~30分钟,每天浸洗一次,连续浸洗2~3次。
3、立鳞病
【病因】立鳞病是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的,尤其是鱼体表受伤、遭受新水及不良水质的刺激等引起鱼抵抗力下降或体表黏膜受损时最易诱发此病。
【症状】病鱼食欲不振,无力游泳,鱼体膨胀、浮肿,鳞片张开像松塔,伴有鳍基部和皮肤充血,严重时体表出血、眼球外凸、鳞片脱落,病鱼沉在水底、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病鱼放入医疗水族箱中,用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液(溶液的温度和原养殖水保持一致)浸泡30分钟,1天1次,直至病情好转,原水族箱可用0.2%的食盐溶液消毒。
原文出自《鹦鹉鱼怎么养长得快?》
病害防治之<二十九>
1、黑斑病
【病因】黑斑病的诱发原因是鹦鹉鱼捕捞、运输、打架或感染体外寄生虫时皮肤受伤,霉菌孢子从伤口侵入皮肤组织中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症状】病鱼食欲减退,体表长出黑色斑点,颜色多呈灰白色,菌丝和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并使周围组织坏死,最后病鱼力竭死亡。
【防治】①2~3%的盐水浸洗鱼体10~20分钟。②3ppm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③2ppm高锰酸钾加1%盐水浸泡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亦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3、头洞病
【病因】头洞病亦称穿孔病,有寄生虫性头洞病和外伤性头洞病两种,其中寄生虫性头洞病的病原是细菌、霉菌等,外伤性头洞病的病原有头槽绦虫、毛细线虫、六鞭毛虫等。
【症状】外伤性头洞病早期病鱼食欲正常,仅头部特别是眼部出现针状小洞,后期合并其它感染死亡;寄生虫性头洞病早期病鱼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后期头部出现小洞。
【防治】①更换大型水族箱以避鱼只打斗。②3ppm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③20ppm呋喃唑酮加1.4%食盐浸洗20~30分钟,每天浸洗一次,连续浸洗2~3次。
原文出自《鹦鹉鱼的饲养方法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三十>
红虫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病虫害,但集约化养殖时红虫的病害将增多,例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就可侵害红虫,水虿(蜻蜓的幼虫)、泥鳅、黄鳝等也会捕食红虫,虽然目前尚无具体的预防措施,但可在每次加入有机肥的同时用1ppm漂白粉带水消毒。
原文出自《红虫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