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防治(六)
病害防治之<五十一>

1、气泡病:病鱼体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尤以胸鳍、腹鳍、腹部等位置最集中,防治方法是①冲气散发水体中过饱和的氧气;②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③食盐兑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鱼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鱼鳃丝边缘发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孢子虫:病鱼鳃部和体表有白色孢囊堆积成的瘤块,极度瘦弱,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清塘;②0.3~1.0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4、肠炎病:病鱼体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多发生在7~8月,防治方法是①流行季节用漂白粉挂篓;②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
原文出自《鲮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五十二>

1、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别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毫克/升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5、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也可用0.7ppm硫酸铜、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原文出自《七星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五十三>
1、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别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毫克/升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5、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也可用0.7ppm硫酸铜、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原文出自《七星鱼养殖条件和技术》
病害防治之<五十四>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体表形成很多白色脓泡。
【症状】病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在水草、砂石等处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①将病鱼从鱼缸中捞出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鱼缸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鱼缸中的病原体;②病鱼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别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原文出自《七星鱼怎么养在鱼缸中?》
病害防治之<五十五>
1、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的病原是小瓜虫,虫体球形,全身有纤毛,直径约0.8毫米,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在体表形成很多白色脓泡。
【症状】病鱼鳍上先出现白点,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在水草、砂石等处蹭痒,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5~10天。
【防治】①将病鱼从鱼缸中捞出暂养在其他地方,然后鱼缸用生石灰等消毒以减少鱼缸中的病原体;②病鱼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别称水棉病、肤霉病、白毛病等病原体是真菌,引起水霉病的病原体已发现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症状】病鱼在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病鱼可用含碘消毒剂浸泡,例如可用浓度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或用浓度2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20~30分钟。
原文出自《麦穗鱼怎么养在鱼缸里?》
病害防治之<五十六>
1、水霉病: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菌落,菌落颜色多呈灰白色或淡青色,防治方法是①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以减少病原体;②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2、出血病:病鱼体表呈暗黑色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头顶、眼眶周围充血,防治方法是①加强水质管理;②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全池泼洒。
3、车轮虫病:病鱼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鱼鳃丝边缘发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4、孢子虫病:病鱼鳃部和体表有白色孢囊堆积成的瘤块,极度瘦弱,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清塘;②0.3~1.0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原文出自《麦穗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之<五十七>
1、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2、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3、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原文出自《鲈鱼养殖条件和管理技术》
病害防治之<五十八>
1、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2、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3、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原文出自《加州鲈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之<五十九>
不管是泥鳅还是黄鳝一旦发生病害,治疗效果往往都不理想,必须积极预防,其一是定期使用漂白粉、硫酸铜、鳝病灵等药物消毒,其二是春、秋季用敌百虫等药剂进行驱虫作业,其三是及时换水以防止水质恶化,其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减少饵料残留。
原文出自《泥鳅黄鳝高效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之<六十>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原文出自《泥鳅池塘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病害防治之<六十一>
1、黑体病:病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灭亡,防治方法是①保持水质清洁;②30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泼洒2~3次。
2、肠炎病:病鱼体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多发生在7~8月,防治方法是①流行季节用漂白粉挂篓;②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
3、气泡病:病鱼体表出现很多的小气泡,尤以胸鳍、腹鳍、腹部等位置最为集中,防治方法是①冲气散发水体过饱和的氧气;②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③食盐兑水后全池泼洒。
4、车轮虫病:病鱼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鱼鳃丝边缘发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5、孢子虫病:病鱼鳃部和体表有白色孢囊堆积成的瘤块,极度瘦弱,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用生石灰清塘;②0.3~1.0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原文出自《长吻鮠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六十二>
1、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2、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别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3、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毫克/升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原文出自《翘嘴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六十三>
1、气泡病:病鱼体表出现很多小气泡,尤以胸鳍、腹鳍、腹部等位置最集中,防治方法是①冲气散发水体中过饱和的氧气;②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③加入1克/立方米食盐。
2、车轮虫:病鱼体色发黑,身体消瘦,游动迟缓,严重时病鱼鳃丝边缘发白、腐臭,防治方法是①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②加入0.7克/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
3、孢子虫:病鱼鳃部和体表有白色孢囊堆积成的瘤块,极度瘦弱,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而死亡,防治方法是①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②施用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
4、肠炎病:病鱼体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的黏液从肛门流出,多发生在7~8月,防治方法是①流行季节用漂白粉消毒;②向鱼缸中加入1克/立方米漂白粉。
5、白点病:病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点状囊泡,严重时体表如白色薄膜覆盖、游泳迟钝、浮于水面,防治方法是①彻底换水、排出老水;②加入2克/立方米亚甲基蓝。
原文出自《鳑鲏怎么养发色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