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七十九)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一>
多鳞鱚体略呈圆柱形、稍侧扁,背腹面皆圆钝,尾柄短而侧扁;头中等大,吻长,眼中等大,口小、上颌骨完全被于眶前骨下;体被薄栉鳞,极易脱落,颊部具鳞3行,鳃盖部炇头部被小鳞;侧线完全,较平直;背鳍2个、稍分离,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胸鳍位低,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尾鳍浅凹形;体背部浅黄色,腹部色浅。
原文出自《多鳞鱚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二>
柴鱼体呈纺锤形,头中大、稍侧扁,吻尖,口中大、前位、斜裂,体在胸甲部被圆鳞,其余部分均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沿背侧延伸,背鳍2个,第一背鳍由细弱鳍棘组成,第二背鳍小,胸鳍小、略呈三角形,腹鳍小,臀鳍小,尾鳍新月形,成鱼背侧蓝黑色,腹部银白色,腹侧具4~5条黑色纵带。
原文出自《柴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三>
呆子鱼体延长、侧扁或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上下颌具细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胸鳍大、圆形,腹鳍胸位,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并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纹,各鳍有淡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
原文出自《呆子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四>
鮟鱇鱼体平扁,头大,躯干部较短;口宽大,前位;下颌突出,两颌、犁骨及腭骨均具大小不等的犬牙或尖锐牙,且可向内倒伏;体裸露无鳞,头周缘具发达的皮质触手状突起;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鳍棘部分离,第一鳍棘位于吻上,末端有1个皮穗状吻触手,第二背鳍与臀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发达,有1个肌肉柄;腹鳍喉位。
原文出自《鮟鱇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五>
澳洲彩虹鱼体长8~12厘米,体呈纺锤形、侧扁;头尖;背鳍2个,和臀鳍上下对称,鳍条低矮呈带状,尾鳍叉形;体色淡黄绿色,从鳃盖后端至尾柄基部有八条红色纵向条纹,鳃盖上有一块红色斑块,斑块周围金黄色;头部和背部天蓝色,在光线照射下泛着金属光泽;背鳍、臀鳍鲜红色,尾鳍淡红色。
原文出自《澳洲彩虹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六>
八爪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和躯体分界不明显,头部有大型复眼和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吸盘,腕基部与蹼状组织相连,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角质腭和锉状齿舌,体表光滑,具极细的色素点斑。
原文出自《八爪鱼是什么动物?》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七>
巴沙鱼体呈纺锤形,无鳞;头较小、圆,稍扁平;口小,下位;吻小,能伸缩;小须2对,下颌须1对,外颌须1对;眼径大,眼圈红黄色;腹大而圆,鳍棘有锯齿,背鳍后缘有小脂鳍;体色有两种,一种背部呈蓝黑色、腹部较白,一种背部呈粉白色、腹部呈白色。
原文出自《巴沙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八>
巴鱼体呈亚圆筒形,头胸部粗圆、微侧扁,躯干后部渐细,尾柄圆锥状,体侧下缘皮褶发达;头中大,钝圆;吻中长,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口小,前位,上下颌呈喙状;体背面从鼻孔到背鳍起点、腹面从鼻孔下方至肛门稍前方均被小刺;侧线发达;背鳍近似镰刀形,臀鳍与背鳍同形,无腹鳍,胸鳍侧中位,尾鳍后缘呈稍圆形;体背茶褐色、有5~6条暗褐色宽横纹,胸鳍浅黄褐色,臀鳍黄色,背鳍和尾鳍黄褐色,尾鳍后缘暗褐色。
原文出自《巴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八十九>
扒皮鱼体侧扁、长椭圆形,头侧视呈三角形,上缘斜直,吻长、尖突,口小、前位,鳞细小,背鳍2个,第一背鳍有2鳍棘,第一鳍棘始于瞳孔上方,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两腹鳍退化合成一短棘,尾柄长,尾鳍截形,体色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尾鳍均呈绿色。
原文出自《扒皮鱼是什么鱼?》
形态特征之<七百九十>
剥皮鱼体延长、侧扁,头部较长大,背缘斜直或稍凹入,腹缘斜直或在前部稍凹入;吻长大,尖突;眼中大,上侧位;口小,前位;鳞细小,每一鳞的基板上有不少细长鳞棘;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二背鳍延长;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合为1短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尾鳍圆形;体色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尾鳍绿色。
原文出自《剥皮鱼是什么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