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和土鲮鱼的区别_4步教你知道_清晰图解
黄尾鱼和土鲮鱼的区别
黄尾鱼是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学名黄尾鲴,别称黄尾、板黄鱼、黄姑子等,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鱼种论述、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黄尾鱼和土鲮鱼的区别”。
一、鱼种论述

1、黄尾鱼:黄尾鱼一般是指黄尾鲴,因尾鳍呈黄色而得名,别称黄川鱼、板黄鱼、黄姑子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鲴属淡水鱼类。
2、土鲮鱼:土鲮鱼是常见的一种鲮鱼,别称雪鲮、鲮公、雪鲃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鲮属淡水鱼类,同属物种有泰鲮、麦鲮等。
>>“鱼种论述”专题
二、形态特征

1、黄尾鱼:黄尾鱼体细长、侧扁,头小,吻钝,口下位,较大,鳞中大,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胸鳍末端尖,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叉形,背部灰黑色,腹部及体下半部银白色,尾鳍黄色。
2、土鲮鱼:土鲮鱼体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稜,头短,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吻须粗壮,颌须短小,鳞中等大,背鳍无硬刺,尾鳍深分叉,体背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胸鳍后上方有菱形斑块。
>>“形态特征”专题
三、分布范围
1、黄尾鱼:黄尾鱼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种之一,主产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东南地区各支流水系中,海南岛、台湾岛等地各水系中也有分布。
2、土鲮鱼:土鲮鱼是热带及亚热带淡水鱼类,喜高温,不耐低温,我国除福建南部外只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海南岛、台湾、珠江、澜沧江及元江等地,尤以珠江西段最常见。
>>“分布范围”专题
四、生活习性
2、土鲮鱼:土鲮鱼是中下层鱼类,生存水温7~32℃,最适水温25~30℃,摄食水温13~30℃,杂食性,滤食性强,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1.4厘米以上时摄食浮游植物。
>>“生活习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