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网 > 病害防治专题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一>

红虫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病害防治

红虫的病害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病虫害,但集约化养殖时红虫的病害也将增多,例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就可侵害红虫,同时水虿(蜻蜓的幼虫)、泥鳅、黄鳝等也会捕食红虫,虽然目前尚无具体的预防措施,但可在每次加入有机肥的同时用1ppm漂白粉带水消毒。

原文出自《红虫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病害防治之<二>

草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为病毒性鱼病,症状是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二天。

2、赤皮病

【病因】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症状为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上下颌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在水面游动、行动缓慢。

【防治】捕捞、运输、放养时要防止鱼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浸洗半小时,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鱼重用药1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病因】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捕捞、运输、放养时要小心以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4、白点病

【病因】白点病又称小瓜子虫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另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

5、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原文出自《草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三>

青鱼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为病毒性鱼病,症状是青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2天。

2、赤皮病

【病因】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症状为青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上下颌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常单独在水面游动、行动缓慢。

【防治】鱼苗捕捞、运输、放养时要防止鱼体受伤,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浸洗半小时,饵料按每10公斤鱼重加入1克磺胺噻唑,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3、白点病

【病因】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鱼苗放养前要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数量,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5、水霉病

【病因】霉菌从青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捕捞、运输、放养时要小心以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原文出自《青鱼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病害防治之<四>

罗非鱼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为病毒性鱼病,症状是罗非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周围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2天。

2、白点病

【病因】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鱼苗放养前要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数量,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再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

3、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4、水霉病

【病因】霉菌从罗非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捕捞、运输、放养时要小心以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

原文出自《罗非鱼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病害防治之<五>

黄颡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病害防治

1、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2、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亦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3、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4、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原文出自《黄颡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六>

黑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病害防治

1、小瓜虫病

【病因】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亦称白点病,症状为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囊泡,严重时鱼体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

【防治】①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

2、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5、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原文出自《黑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七>

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病害防治

1、水霉病

【病因】水霉病的病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霉菌从鱼体表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组织并繁殖蔓延,症状是病鱼体表出现棉絮状的菌落,颜色呈灰白色或淡青色,容易引起死亡。

【防治】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清塘以减少病原体,放苗时要避免造成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或用800mg/L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2、烂鳃病

【病因】烂鳃病的病原是鱼害粘球菌,症状是病鱼的鳃丝腐烂并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防治】①放苗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患病鱼池用二氧化氯全塘消毒,200~250克/亩·米。③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拌饲料投喂,一天1次,连喂3~6天。

3、出血病

【病因】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症状是病鱼体表呈暗黑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腭、头顶、眼眶充血,甚至出现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等异常。

【防治】每万尾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后与饲料混合投喂,连续投喂5天,亦可用0.7ppm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续施药2天。

4、锚头鳋病

【病因】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等,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

【防治】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严禁病鱼入池,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

原文出自《淡水鲈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之<八>

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原文出自《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病害防治之<九>

网箱泥鳅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1、烂鳍病:烂鳍病是由短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亦称赤鳍病,症状是泥鳅的鳍、腹部、皮肤、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可用1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泼洒。

2、打印病:打印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点状亚种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症状是泥鳅尾部两侧有红斑像打上印章一样并因此得名,可用1ppm漂白粉或0.3ppm的溴氯海因喷洒。

3、车轮虫病:车轮虫病是由车轮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症状是泥鳅离群独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可用每立方米水体0.5~1克硫酸铜或10~20克高锰酸钾泼洒。

4、气泡病:气泡病是由水中溶氧不足、溶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的,症状是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可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

原文出自《网箱泥鳅养殖技术》

病害防治之<十>

黄鳝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病害防治

1、赤皮病:赤皮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亦称出血性腐败病,症状是病鳝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腹部两侧最明显,严重时腐烂至骨,可用漂白粉按每吨水体1~1.5克全池泼洒。

2、肠炎病:肠炎病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症状是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和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可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漂白粉或10克生石灰浸洗5分钟。

3、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引起的,症状是病鳝逐渐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肿、肛门红肿等,可每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2~3克拌料投喂,每日1次,连续饲喂6天为1个疗程。

原文出自《黄鳝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erliaowang.cn 饵料网专注钓鱼饵料配方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