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有毒吗?4步告诉你答案_清晰图解
蟾蜍有毒吗?
蟾蜍是蟾蜍科两栖动物的统称,俗称疥蛤蟆、癞蛤蟆、癞疙宝等,典型特征是体表有许多疙瘩且疙瘩内有毒腺,广泛分布于除马达加斯加、波利尼西亚、南极、北极外的世界各地,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物种定义、毒性论述、中毒反应、代表物种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蟾蜍有毒吗”。
一、物种定义

蟾蜍是常见的一种蛙类,别称疥蛤蟆、癞蛤蟆、癞疙宝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花背蟾蜍等,值得注意的是蟾蜍都是“三有保护动物”,有些种类甚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物种定义”专题
二、毒性论述

蟾蜍有毒。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液,毒液的主要成分有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儿茶酚胺类化合物、吲哚烷基类化合物等,其中蟾蜍二烯醇化合物可兴奋迷走神经并能引起心律失常,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的作用,吲哚烷基类化合物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样作用。
>>“毒性论述”专题
三、中毒反应
1、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大便、休克等。
2、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3、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嗜睡、出汗、口及四肢麻木、惊厥等。
>>“代表物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