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钓鱼用红虫还是蚯蚓?为什么选择的原因分析
秋季钓鱼用红虫还是蚯蚓?
秋季是全年的第三个季节,别称秋天、三秋、金秋等,具体就是指立秋到立冬这一段时间,有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除了气温偏高的初秋,中秋和深秋都是钓鱼的黄金时间,下文请跟随钓鱼饵料网从效果论述、特点对比、实用场景、适钓鱼种等方面的探讨,带着大家深入了解“秋季钓鱼用红虫还是蚯蚓”。
一、效果论述

初秋和中秋钓鱼建议用蚯蚓,深秋建议用红虫。秋季是全年的第三个季节,有初秋、中秋、深秋三个阶段,其中气温偏高的初秋和气温适宜的中秋建议用经济实惠的蚯蚓,到了气温偏低的深秋则建议用红虫,气温偏低时用红虫钓鱼几乎没有饵料能与之匹敌。
>>“效果论述”专题
二、特点对比

名称 | 广谱性 | 鲜活性 | 实用性 | 性价比 | 适钓鱼种 |
红虫 | 好 | 强 | 高 | 低 | 鲫鱼、鲤鱼、罗非等 |
蚯蚓 | 好 | 强 | 高 | 高 | 鲫鱼、鲤鱼、鲶鱼等 |
注:红虫和蚯蚓都是钓鱼人最常用的活饵,其中气温偏低的季节建议用红虫,其他季节则建议用经济实惠的蚯蚓。
>>“特点对比”专题
三、实用场景
1、红虫:红虫是钓鱼人常用的活饵,尤其是冬季用红虫钓鲫鱼的效果堪称无敌,其次红虫也更适合与商品饵料搭配使用,例如鼎鼎大名的“肉夹馍”就是红虫和商品饵料搭配的典范。
2、蚯蚓:蚯蚓是名副其实的万能饵,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春季到冬季都能用来钓鱼,最大的优点是鲜活性好、附钩性强且特别耐用,缺点则是味型过于单一、留鱼能力比较差。
>>“实用场景”专题
四、适钓鱼种
2、罗非鱼:罗非鱼是我国引进的淡水鱼类,俗称非洲鲫鱼、福寿鱼、吴郭鱼等,原产于非洲,常见个体1~2千克,最大个体可达5千克以上,但超过2千克的罗非鱼极为少见。
3、鲤鱼:鲤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鲤拐子、鲤子、毛子等,杂食性,常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在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以上。
4、黄颡鱼:黄颡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等,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流域,常见个体200~400克,某些品种最大可达1千克以上。
5、鲶鱼:鲶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塘鲺、胡子鲶、鲶巴郎等,肉食性且贪食,个体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土鲶最大个体2~3千克,湄公河巨鲶最大可达200~300千克。
>>“适钓鱼种”专题